Search

紓困要現金,振興要限時
紓困還沒完,振興太早談

最近的五倍券之亂,用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紓困要現金,振興要限時
紓困還沒完,振興太早談

最近的五倍券之亂,用這四句話就講完了

紓困,是為了解決柴米油鹽房租水電薪資的燃眉之急,當然一定要發現金

而政府先前的紓困,發的每一塊錢都是現金無誤。

振興,是為了點火,讓因疫情而降到谷底的餐飲、服務業、零售等內需產業買氣重新回溫,恢復到正常狀態

點火,當然要集中力量,慢慢搞一年半載只是浪費錢,所以要「限時使用」

根據智庫研究,三倍券政策,政府支出1元,可創造1.99元的經濟效益。就是「限時點火」的效益。

振興券的政策本質,是好的。但為什麼會搞到輿論不滿?

有兩個原因:

1⃣️ 政府沒有妥善運用三倍券的經驗,主動鋪陳論述,提出周詳的數據。

大多數人民不了解「限時」的必要性,才會被操弄「現金之亂」

2⃣️ 紓困政策沒做到位,許多需要幫忙的民眾,沒有得到協助,談振興雖是好意,但情感層面是火上加油

疫情期間,我收到許多陳情案,民眾確實因疫情受到衝擊,卻因為資格差一點點,成為紓困孤兒

甚至有人眼睜睜看著身邊朋友,只因去年申請過紓困,今年不用申請就直接領到錢;而自己條件相同,卻被拒於紓困大門之外。

以上種種,都因為中央的政策規定就是如此,我實在無奈,愛莫能助。

民眾受到衝擊卻得不到援助,甚至產生濃厚的相對剝奪感,這些怨氣,是執政黨必須面對的。

疫情、疫苗、紓困的結還沒解開,直接跳下一關振興,也難怪民眾會被風向帶走,產生極大反彈。

這兩個月最重要的工作,是趕緊提升疫苗覆蓋率,最好能到50%以上(全國半數施打過一劑疫苗),做好邊境管制和疫調追蹤,防範秋冬疫情

等到10月,確認秋冬疫情仍控制良好,民心安定,再拋出振興券政策,鼓勵大家消費,相信可以順利推動

只可惜振興券議題過早放上檯面,曝光時機不對,連執政黨內部都不同調,導致妥協收場。

振興券的金額、面額、使用期間、使用限制、特殊業別券等細節,當然可以討論,也應該被好好討論

但各種把紓困和振興混在一起談的政治語言,模糊了不同的政策目的,除了打擊政敵、提升自己民調之外,對於監督稅金正確運用的幫助,非常有限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上班時間是臺北市議員。 非上班時間會主持、演講、寫作。 特別有興趣的議題包括: 司法改革、性別平等、轉型正義、國家前途
臺北市議員(大安、文山) 關注司法改革、性別平等、憲政民主。希望能讓台灣的下一代,在團結、平等、自由的國家快樂成長。 活動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